欢迎访问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
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教学团队
区域地理与资源环境教学团队

                      

一、人员组成。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区域地理与资源环境教学团队”现有 8名任课教师,师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人,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62.5 %。师资学历层次高,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2人,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5人;职称比例合理,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团队有校级教学名师 1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团队的教学、教改和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二、教学和科研概况。团队承担着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在完成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分别在区域生态与环境、区域经济、区域旅游、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区域人地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或参与省厅级项目6项,院级项目7项。

三、团队特色。近年来,团队通过开展示范课教学、学术报告、教学工作研讨会和师生座谈会、在校集中培训及外出培训和进修等系列活动,指导和帮助任课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团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区域地理和资源环境相关知识的教学,并注重将科研成果渗透于日常教学,做到了科研深化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形成了在教学上严谨、科研上进取的作风,为区域资源环境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表1 团队人员信息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称

所在单位

团队角色

杨存典

1965.12

研究生/学士学位

教  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带 头 人

刘建林

1963.10

研究生/博士学位

教  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骨干成员

张孝存

1968.09

研究生/博士学位

副教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骨干成员

王高建

1977.11

研究生/硕士学位

讲  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骨干成员

张 雁

1978.08

研究生/在读博士

讲  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骨干成员

张红侠

1978.10

研究生/硕士学位

讲  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骨干成员

刘 燕

1981.12

研究生/硕士学位

讲  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骨干成员

张 妍

1982.10

研究生/硕士学位

讲  师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骨干成员

表2 近5年教学情况一览表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应用统计

杨存典

2006.09——2009.07

13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杨存典

2009.09——2010.03

80

水文气候概论

张孝存

2006.09——2007.06

144

测量与地图学

张孝存

2006.09——2007.06

85

人文地理学

王高建

2006.09——2009.12

540

经济地理学

王高建

2007.09——2011.06

120

自然地理学

张红侠

2009.09——2011.06

128

地球概论

张红侠

2006.09——2009.06

268

水文气候概论

刘 燕

2007.09——2009.06

180

地质地貌学

刘 燕

2007.09——2009.12

162

土壤植被概论

张 雁

2006.09——2007.06

108

城市地理学

张 雁

2007.09——2009.06

165

环境学基础

张 妍

2006.09——2009.06

64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张 妍

2006.09——2009.06

324

表3 发表著作一览表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备注说明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刘新平

杨存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合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崔颖冀

杨存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专著

陕西省渭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研究

蒋建军

刘建林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8

专著

城市用户群节水理论

与实践

刘建林

解建仓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

专著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

刘建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专著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导论

刘建林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专著

表4 部分科研和教改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万元)

承担工作

基于金融危机的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商洛为例

省社科基金

2009.5-2010.9

1.5万元

杨存典

主持人

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思想 创新研究

省教科基金

2009.5-2010.4

0.4万元

杨存典

主持人

旅游业带动商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省教育厅

2007.5-2008.12

2.0万元

张孝存

主持人

商洛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省教育厅

2009.5-2011.11

4.0万元

张孝存

主持人

旅游业带动商洛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省科技厅

2009.7-2011.12

2.5万元

张孝存

主持人

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建设进程研究

省教育厅

2008.09-2010.12

2.0万元

张 雁

主持人

战略机遇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模式创新研究

学校

2009.12-2010.12

0.4万元

刘建林

主持人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前提下 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学校

2009.12-2010.12

0.4万元

杨存典

主持人

商洛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

发展研究

学校

2010.4-2012.4

0.6万元

王高建

主持人

商洛耕地利用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学校

2009.4-2011.12

2.0万元

张红侠

主持人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

的改革与实践

学校

2010.12-2012.12

0.3万元

张 雁

主持人

地理科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研究——以地球概论课程为例

学校

2010.12-2012.12

0.3万元

张红侠

主持人

医学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校

2008.1-2010.12

2.0万元

刘 燕

主持人

 
 
 
人文地理教学团队

 一、团队基 本情况简介

1.人员概况

(1)成员人数。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人文地理教学团队”现有10名成员,分别是张孝存、李晓刚、赵培、李敏、郭惠、李馥利、刘月、张善红、任燕妮和张妍。

(2)职称情况。成员中副教授2人(张孝存,赵培),讲师4人。

(3)学历情况。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7人;团队成员均获得硕士学位。

(4)年龄情况。40-49岁1人(张孝存)、30-39岁9人,团队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高校平均教龄8.2年。

(5)学缘情况。团队成员中本科学习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张孝存和王李馥利)、中国科学院水保所(赵培)、中国矿业大学(郭惠)、西北大学(张善红)和太原师范学院(李晓刚)等就读,研究生学习集中在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两所重点师范院校。学缘来源广,结构较合理。

2.教学教改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人文地理教学团队”从事地理科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认知实习、教育实习及毕业综合实践等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好。团队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承担了陕西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余篇。

3.课程建设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人文地理教学团队”依附的地理科学专业于2008年招收本科生,在此之前已依托地理教育专业于2003年招生。在学校及学院两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团队成员通过10余年的共同努力,成功申请了2012年度校级《人文地理学》精品课程。拟通过5年的努力,争取能将该门精品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4.科研工作

团队在搞好各项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以科技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升本以来,在院、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团队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先后引进了郭惠和李晓刚两名青年教师,同时邀请陕西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教授作为地理科学专业兼职教师,促进团队科研工作提升。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生态旅游与深度开发、区域循环经济、区域资源利用与发展及区域环境安全等。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及学校项目5项,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陕西农业科学》、《江西农业学报》及《山西农业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公开发表专题学术论文40余篇。

5.人才培养

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多年地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地方性、应用型”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计划编制的可操作性,坚持传统师范教育和强化应用技能两个培养方向,构建“模块+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推动实践开放型教学,通过与商洛市下属各个区县地方中学、商洛市气象局、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等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良好提升。

6.获奖情况

近年来,团队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张孝存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郭惠、张妍获“校级优秀电子课件奖”;李晓刚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此外,在团队的有关成员指导下,地理科学专业1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有2名同学分获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张孝存

出生年月

1968.09

参加工作

时间

1990.07

政治面貌

群众

民 族

性 别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授予时间

2013.07

高校教龄

9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建工学院副院长

联系地址、邮编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10号商洛学院建工学院 726000

办公电话

0914-2985910

 

 

电子邮件地址

Zhangxiaocun2005@163.com

获奖情况(校级以上)

1. 2010年获商洛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 2013年获商洛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3. 2013年获商洛学院教学名师称号。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90.07——2003.07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

中学地理教学

2003.09——2005.07

陕西师范大学旅环院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2005.07——至今

商洛学院

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和科研

2007.09——2013.07

陕西师范大学旅环院

自然地理学专业









 2.主要成员情况:

姓 名

赵培

年 龄

32

参加工作时间

2003.0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专 业

自然地理

高校教龄

11年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张善红

年 龄

36

参加工作时间

2004.0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高校教龄

9年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姓 名

张妍

年 龄

33

参加工作时间

2007.0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环境科学

高校教龄

7年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姓 名

李晓刚

年 龄

31

参加工作时间

2009.0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高校教龄

5年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

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围绕区域出现的水、土、矿生态问题,开展基础科学研究,服务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一、团队成员

赵培,男,满族,19824月生,吉林磐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毕业,从事土壤物理和水文地理学的科研、教学工作。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25篇,获得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李晓刚,博士,副教授。2017年入选陕西省首届“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从事全新世环境变化与水文事件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2篇。

龚伟,男,湖北荆州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主要从事荒漠化治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在SCIEICSCD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专利2项。 

杨维鸽,女,博士,讲师。20167月,毕业于中科院水保所,获农学博士学位。20168月至今,在商洛学院工作,承担《人文地理》、《遥感导论》等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及其环境效应,发表论文8篇。 

丁少男,陕西延安人,博士,讲师。20166月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土壤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承担《专业英语》、《全球变化》等课程教学工作。 

陈月星,博士,讲师。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2015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 2017年入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食用菌高效栽培、作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 

岳军伟,男,汉族,河南卢氏人,1982年生,中共党员,博士。2018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及环境恢复方面的研究。承担《资源学》课程教学工作。

秦进,男,1991年出生,陕西山阳人,西北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树轮气候学研究。参与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现任商洛学院地理系《测量与地图》《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师。 

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在:

1秦岭南麓水资源演变机理与水处理技术研究:

重在揭示区域水资源演变机理,建立适合本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并推广示范,在SPAC 系统水分运动和径流产生机理方面进行耦合,为水资源规划提供决策;建立该区域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优参数和最优方案,该研究有利于促进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安全,在我省水健康产业等方面提供保障;

2秦岭南麓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选取典型区域的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子材料和植物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科交差,对尾矿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矿区生态学发展,为我省相关矿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秦岭南麓土壤质量保育及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识别秦岭地区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建立秦岭山地生态数据集,努力开发提升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的技术并转化,促进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保障农业种植安全,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三、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1:黄河晋陕峡谷段、汉江上游、丹江流域系统全新世古洪水研究

立足于我国大河流域的洪水安全与洪水资源化的国家战略需求,在黄河晋陕峡谷段、汉江上游、丹江流域系统开展全新世古洪水研究。明确(1)全新世特大洪水的发生规律,都处在气候转折阶段。黄河晋陕峡谷段在距今9000-8500年和距今3200-2800年、汉江上游在距今3200-2800年、丹江在距今9000-8500年都发生了特大洪水。(2)运用HEC-RAS模型法在黄河晋陕峡谷段恢复多个地点恢复古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介于42600 m3/s-50500 m3/s,是实测最大洪水的2.5倍。(3)黄河吴堡水文站、龙门水文站,汉江白河水文站万年尺度洪水洪峰流量与频率关系。研究对流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水资源调度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得到了商洛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商州区水利工作队的肯定和应用。

 

研究成果2: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资源研究

商洛地区水体偏弱碱性,离子组成中主要阳离子浓度顺序为:Ca2+Mg2+>Na+>K+,阴离子浓度顺度为HCO3->SO42->Cl->NO3- HCO3-Ca型水。其中,Na+浓度要高于Cl-,因为随着地表水中总可溶性固体含量的增大,Na+开始与含水层中黏土矿物吸附的Ca2+Mg2+进行离子交换,导致水中的Na+浓度减小,相反Cl-增加,引起了水体硬度的上升。

岩石的风化作用是商洛地区地表水中离子起源的主要控制机制,其中以灰岩、大理岩等碳酸盐和一部分盐岩风化、释放作用为主。蒸发结晶作用对该地区水体主要离子组成的影响也较强,而降水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联系我们

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电话:0914-********

Copyright@2023商洛学院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121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