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风采 |
董治宝教授简介(兼职) 董治宝,男,陕西省横山县人,1966年6月生,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198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91,1995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获自然地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美国农业部Big Spring土壤风蚀研究站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风成过程研究和行星风沙科学研究,曾参与和主持40多项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藏高原沙漠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首席科学家。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在重要地学期刊Reviews of Geophysics, Earth Science Review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篇。出版专著5部、参与6部专著编写。在风沙研究专用仪器研制方面获国家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17项。 兼任联合国《沙漠化防治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独立专家,非洲沙漠化防治行动计划咨询专家,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国际学术组织职务。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等国内学术组织职务。美国地球物理协会期刊《地球物理学报》(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Earth Surface)、美国水土保持学会期刊《水土保持杂志》(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Elsevier出版集团期刊《风沙研究》(Aeolian Research)、《干旱区学报》(Journal of Arid Land)等SCI期刊副主编。 白国良教授简介(兼职) 白国良,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结构与抗震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陕西省级教学名师奖、陕西省师德标兵等称号。 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重大装备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住建部和陕西省等科技计划项目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0余项,承担和完成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编制行业、地方、国家标准10部,出版专著、编著4部,出版教材11部,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150余人。 现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土建学会常务理事、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和住建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土建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兼任《土木工程学报》等8种专业学报(杂志)编委和审稿人。 王毅红教授简介(兼职) 王毅红,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政府参事,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西安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现任中国砌体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杂志编委。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贰等奖1项(排名第二)。主持《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建设,获陕西省精品课程;主持《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获“陕西省名牌专业”。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主编和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9部,其中在我国第一部专门用于村镇建设的行业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JGJ161-2008)中为第二起草人,主编4部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5部教材,其中1部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2部被评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赵绪春教授简介(兼职) 赵绪春,男,出生日期于1966年3月22日,中共党员,硕士,教授级规划师,现任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局长,市政府顾问。 代表性工程项目:商洛中行办公楼、商洛行署办公楼、商洛统筹办综合楼、商洛天士力办公楼、商洛体育局综合大楼、商洛新华书店综合楼、商州区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商州商城、商州区牧护关生态门、商南金丝峡标志门、商南德盛大厦、商南宾馆、山阳中学教学楼、洛南华阳酒店、洛南农发行及信合大楼、洛南供电局办公楼、柞水盘龙生态产业园详细规划、西苑小区明珠花园详细规划、丹江公园景观规划,312绿色大通道亮点工程、柞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1999、2000、2001三年,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上发表论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分户墙隔音处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的外保温处理》、《聚苯乙烯发泡板外保温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上的应用》等。 1998年3月,《商州应走小城市大效区的中等城市之路》的论文被时任专员看中,特批在《商洛通报》上转载。《商洛日报》曾三次进行专访,分别于1998年3月、2004年8月和2005年6月在《商洛日报》第二版发表长篇报导文章。 2004年,论文《把握城市形象,创造城市精神》在《商洛日报》和《商洛工作》上发表。 获得荣誉: 1992年获得陕西省勘察设计行业先进个人; 1993年获得“商洛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6年和罗艳春主编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构造图集》获得陕西省优秀设计二等奖和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获得商洛“十千百”人才奖; 1999年获得中国“八五”期间建筑节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再次获得“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3年10月获得“陕西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 2004年12月被市上推荐为省“三五”人才人选; 2005年8月,指导新农村住宅设计分别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王社良教授简介(兼职) 王社良,男,1956年12月生,工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原副院长,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程结构与抗震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陕西省土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81年12月毕业于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77级),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3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师从张剑宵教授等),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师从沈亚鹏教授等),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3月-6月赴香港大学进行学术交流,1997年至1998年在日本大学作访问学者,2008年-2009年先后赴美国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日本北海道大学等5所国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控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业绩有:负责《工程结构抗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编2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1部建设部规划教材,主讲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主干课程,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或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1完成人),国家发明专利8项(第1完成人),实用新型专利5项,出版专著(独立完成)和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共1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EI等收录,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多次)”、“师德标兵”和“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陈发虎教授简介(兼职)
陈发虎,男,1962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80-1990年在兰州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1997年利物浦大学博士后。1990-1992年任兰州大学地理系讲师、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1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问教授。1999-2004年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2005-2016年任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为兰州大学特聘教授。 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负责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005-2013),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国际地理联合会环境演变委员会副主席,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基础科学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资源学会、第四纪研究会、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担任多家国内国际刊物的执行主编、副主编或编委。长期从事粉尘黄土记录、晚第四纪环境演变、气候变化、环境考古、史前文明演化与人-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目前从事气候环境变化与丝路文明兴衰、史前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和机制、亚洲全新世夏季风变化和西风气候变化模态等方面的研究。在Nature、Science、NCC、NC、PNAS、ESR、SR、QSR、《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SCI论文300多篇,总引2.3万次,SCI刊物引用1.4万多次,H指数59,是国际高被引科学家之一。获13项省部级科技奖(含一等奖7项),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2007、2018)。 张孝存教授简介
张孝存,男,生于1968年,陕西蓝田人,教授,博士,无党派人士,陕西省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多年来主要讲授了地理科学专业的《地理教学论》和《中国地理》等课程,完成省十二五教育课题一项,在研省十三五教育课题一项,校级人文地理教学团队负责人,校级教学名师和师德先进。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厅局级科研项目四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在《干旱区农业研究》、《水土保持通报》和《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获商洛市政府科技三等奖。 赵培教授简介
赵培,满族,1982年出生,吉林磐石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从事土壤物理和坡地水文学方面的科研工作,2014年7月调入商洛学院工作,现任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地理系教授。赵培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学、水文学等课程的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环境学基础》、《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曾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李晓刚教授简介 李晓刚,1983年出生,山西吕梁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专业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水文地貌学,入选陕西省高等学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美国Indiana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IUPUI)地球科学系做访问学者,自然地理学学术带头人,校级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创新团队》第一参与人。主要承担《地质地貌学》、《测量与地图学》和《全球变化》教学工作,主持《测量与地图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CSCD、CSSCI收录10篇,核心收录13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省“十三五”教学科研课题1项,市局级项目4项。曾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陕西省科技新星、商洛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级教学名师、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青年教师竞赛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校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指导张卓团队和王志力团队分别获得陕西省第七届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王亚娟团队、李敏团队、白巧慧团队、薛雯团队分别获得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张卓团队、杨洋团队、武洋洋团队、刘琼团队分别获得4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