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师范人才培养实效,近期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入尾声阶段,地理系组织了多场师生专题会议,围绕方案修订展开深入探讨。
6月23日,首场教师修订会在 8-314 教室举行。系主任秦进梳理了2025版方案主要更新,引发骨干教师热议。专业负责人李晓刚指出,现行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些不足,在师范认证专家提出后应当适当修改,并提议增加针对性实习项目,修改实习时长,并将教育见习等教师教育类课程适当前置。部分教师还建议在高年级融入本研衔接课程,新增体现商洛秦岭优势的特色课程。这场会议为后续的修订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家积极的发言和建议也为方案的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
7 月 9 日,第二场教师会议在 8-305 教研室召开,全体教师参与对修订稿的最后讨论。系主任秦进首先介绍了新版方案具体变化及缘由,如 AI 融合课程等设置依据,说明学分、学时变化根据。专业负责人李晓刚则阐述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度的合理性及影响,并指出修订需注意四点:一是技能性训练课程大纲对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覆盖不足;二是三习教学大纲在教育实习环节对师德等培养欠缺;三是实践环节质量标准不完善;四是近三年教育实践未完全依据相关标准,实训方案等存在问题。经过一番细致的讨论,教师们对新版培养方案的具体变化更加熟悉,对于新版大纲修订的思路也更加明确。
7 月 2 日,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代表座谈会召开。学生肯定新版方案变化,赞赏新增的实践和特色课程,但也提出建议:选用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的教材,解决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问题;野外实习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希望更多导师指导科研项目,提升科研素养;渴望更多学术交流平台,接触优秀学者和研究成果。

系列会议结束后,地理系整理汇总意见建议,组织专题研讨。秦进表示,将吸纳师生智慧,在课程体系优化等方面推进修订,使新方案符合学科发展规律,贴近学生成长需求,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地理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文/秦进 图/刘燕 编辑/王聪 审核/杨小锋)